生產穩定,設備先行。一直以來,漢鋼公司軋鋼廠以設備的安全運行和性能提升為著力點,積極在設備全壽命周期管理方面謀篇布局,探索運用“設備+”管理模式,為提升工業線材質量,軋鋼轉型升級賦能。
設備+全新標準
在軋鋼廠設備管理全體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,2022年3月底《軋鋼廠設備三大標準》修訂工作全部結束,這標志著軋鋼設備管理水平再上新臺階。此項修訂工作,軋鋼廠組織技術人員依據設備使用說明書,結合當前設備運行、維護記錄,并經過前幾年現場使用情況,統計整理出存在內容不全面、標準不具體、可操作性不強等問題。同時根據問題點,軋鋼廠以電氣與機械為兩個專業口,邀請專業技術人員進行評估與指導,通過對疑難雜癥進行完善、優化,并新增了一些表格、圖片,使新標準更加通俗易懂,操作、維護及檢修人員也更易于掌握和應用。此外,在標準中涵蓋了設備點檢、潤滑、維護等多方面的新知識點,確保了維修與崗位人員能及時發現潛在隱患點,對軋鋼設備管理工作起到積極助推作用。
設備+技術改造
此前,軋鋼廠高線風冷線由于生產需要,14臺風冷風機運行中電能消耗巨大,為響應國家“低碳節能”號召,軋鋼廠采取“引進來”的措施,對2號高線風冷線現配6臺離心式控冷風機進行技術改造。
自改造后運行以來,通過實際計量電流對比,同等冷卻速率條件下節能率達到預期要求,且鋼材產品質量合格不受影響。同時項目實施投入使用,經現場測量冷卻能力大于現有能力,鋼材同圈性能差異小于國家標準要求,耗電量對比較改造前同等風量下節約電能35%左右。
除此之外,為做到設備精細管理同步進行,軋鋼廠對風冷風機進行統一編號,確保管理有序,對使用周期維護、開關機時間等方面制定監督考核辦法,杜絕資源浪費,從管理層面下狠功夫,扎實推進低碳節能行動。
設備+破解瓶頸
自始至終軋鋼廠聚焦設備瓶頸問題進行重點攻關,日前,軋鋼廠棒線穿水冷卻系統不能滿足生產需求,導致軋線被迫降速軋制,使得產量一度受限。
為解決這一生產“瓶頸”問題,軋鋼廠設備科積極應對,組織技術人員進行靶向攻關,經過分析論證后,決定對穿水系統實施改進。重新制作穿水器底座,并在原有穿水組的基礎上增設一組穿水管,確保穿水組的冷卻能力,不僅滿足產品力學性能的需求,及時消除了制約生產的缺陷,也有效提高了生產機時產量。
經檢驗,改進后生產中均能按正常速度軋制,產品上冷床溫度均能控制在要求范圍內。機時產量從以往的每小時155噸提高到每小時170噸,達到預期效果。
設備+節能降耗
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,創新是引領發展第一動力。,為降低設備故障與提高生產效率,2021年以來軋鋼廠通過一系列的小改小革,解決設備智能化管理問題。軋鋼廠高線加熱爐區域液壓站、汽化循環泵共有的10臺電機一直運用直接啟動方式運行,但由于啟動時電流過大,抽屜柜插件頻繁損壞,導致供電母排“放炮”、變壓器跳閘,造成長時間停爐保溫,給生產帶來極大影響。
為解決此問題,軋鋼廠設備科成立技術攻關小組,將加熱爐區域液壓站、汽化循環泵10臺電機直接啟動的運行方式改造為“軟啟動”運行。在啟動電動機時,晶閘管的輸出電壓逐漸增加,電動機逐漸加速,直到晶閘管全導通,電動機工作在額定電壓的機械特性上,實現平滑啟動,降低啟動電流,避免啟動過流跳閘。
目前,對高線工段加熱爐液壓主泵、汽化循環泵的8臺90KW電機,2臺75KW電機進行了改造,徹底解決了啟動時過流分閘“放炮”、變壓器跳閘造成的生產誤機等問題,年節省備件材料22.3萬余元。(軋鋼廠 董曉芬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