開局即決戰,起步即沖刺。新年伊始,漢鋼公司煉鐵廠接續年前良好發展態勢,煤比、入爐焦比等技術指標繼續保持歷史最好水平,平均入爐焦比環比降低16公斤/噸, 2號高爐煤比環比提高42公斤/噸。以奮斗之姿、猛虎之勢,著力實現奮進一季度高爐生產“開門紅”,為全年各項奮斗目標的順利完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。
今年以來,處于高質量發展戰略機遇期的漢鋼公司,在防疫、生產經營“兩個戰場”穩扎穩打、善作善成。在此大環境下,該廠聚焦指標提升和精細化管理優化工作,制訂強有力的提煤降焦方案,嚴格執行操作方針,細化關鍵指標,不斷強化責任管理,將任務明確到崗、責任落實到人,重點做好設備運轉和爐況穩定工作,抓好爐料管理,確保爐料優化供給,充分發揮多方協調作用,加強各生產環節的聯系與溝通,全力確保高爐生產安全穩定順行。
2月7日一大早,2號高爐副爐長薛長輝早早來到爐臺,了解夜間鐵口的運行工況后,他告訴筆者:“每爐鐵對鐵量差、前20s鐵水流量、鐵口深度、放鐵時間等參數進行量化考核,進一步為爐內提煤降焦、爐況運行創造條件。”
打破工序界限,樹牢系統思維。鐵前系統將下道工序視為客戶,以“對外協同,對內優化”的思路組織生產,全力做好燒結、球團等上下道工序的協同保供,全員全力開展以生產穩定上水平、工序消耗再降低,高爐生產持續保持穩定高效勢頭。
“我們現在更為關注的是鐵水質量是否滿足冶煉精品鋼要求,而不是今天產量是多少,這種轉變是前所未有的。”看完罐內鐵樣后,生產調度主任杜勇表示,1月份,我們生鐵一二級品率達91.95%,這也讓我們對完成2022年生產任務而充滿信心。
與此同時,該廠緊緊瞄準影響成本的關鍵因素——能源消耗深做文章,通過推行避峰就谷、技術革新、完善能源管控體系等“硬核”舉措,1月份,煉鐵工序較計劃降低6.8元/噸,降本百萬余元。(煉鐵廠 何光釗 孫晨晨)